隱性偏見是一種靈魂暴力,它不僅攻擊了個人生活的物質條件,攻擊了一個人能有的選擇和機會,也攻擊了一個人的自我意識。
—— 潔西卡.諾黛兒( Jessica Nordell )
關於隱性偏見
你聽過「克拉克娃娃實驗」(Clark Doll Study)嗎?
這個實驗是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克拉克夫婦(Kenneth & Mamie Clark)從1939年開始的一連串實驗,他們用娃娃來研究孩童對自我認知與種族的關係。
實驗的過程把看起來是黑人或白人的娃娃拿給黑人小孩看。當那些小孩被要求指出漂亮的娃娃,大多數小孩選擇了白娃娃。當他們被問到哪個娃娃「看起來不乖」時,他們選擇了黑娃娃。然後,當他們被問到哪個娃娃看起來和他們相像,那些小孩又選擇了黑娃娃。有些小孩心裡非常難受,他們哭了起來,或是跑出了房間。
而這,就是一種關於種族歧視以及自我認知的隱性偏見!
如果你願意用心觀察,在我們每一天的周遭生活中,也隨處充滿了你我早已習以為常的偏見⋯⋯
性別的隱性偏見
在職場上,明明是完全相同的一個職務,卻常因應徵者性別的差異有不同的給薪標準。
我在第一次當上主管時發現了這件吊詭的事情,當時年紀輕輕的我強忍著心中的疑惑,默默接受了這條企業內不成文的規矩。如果是勞力活我還能理解(體力好能搬重物),但如果是專業類或是管理職的工作項目,女性甚至擁有比男性更傑出的表現。
如果女性應徵者即將結婚、懷孕、或是需要準時下班照顧家中的子女,通過老闆複試被錄取的可能性又更低了一些(尤其是中小型企業)。
如果你是老闆,能夠無論男女一視同仁,給予公平的工作機會以及薪資待遇嗎?
延伸閱讀:真正的價值
年齡的隱性偏見
年過40之後,你會發現工作越來越難找。
無論自己過去的經歷再如何顯赫傲人,還是過不了人事初審的第一道關卡。
年紀越大越難管、年紀大的體力很不好、年紀大的都有家累沒法配合加班、年紀大的總是格格不入、年紀大的都很難搞⋯⋯
如果你去逛過二手車的賣場,你會發現無論當時新車價再高的名車,只要上了年紀都會被攔腰對砍再對砍,完全相同年份,一部原本五百萬的賓士二手價竟然跟一部原價一百萬的頭又大差不多。
買經典的二手車需要愛,雇用中高齡的就業者更是需要熱忱。感恩每一位不計較年紀,願意給我們機會的老闆們!
職業的隱性偏見
曾經聽過有些女性的擇偶條件是四師(醫師、律師、會計師、跟機師)我身邊的男性朋友符合這條件的雖然不多,但每一位似乎都頗受歡迎、桃花不斷。根據我長期觀察的結果,嫁給他們的另一半雖然過的都很不錯,但最後走上離婚之路的也不少,大部分是因為外遇、家暴、或是追尋自我的價值。
我採訪過的來賓大師兄在殯葬業服務,他雖然覺得自己長得沒有很帥,但有一顆善良纖細的心,做的又是能夠幫助很多家庭,累積福份的一份工作。我一直很希望介紹一個好的對象給他,最好是能夠像品希女神一樣火辣的女生,因為大師兄一定會很感恩、好好珍惜、用心疼愛她一輩子、還可以親手送她最後一程!
在愛情裡看得太清楚究竟是件好事還是壞事?坦白說,我也不知道標準答案⋯⋯
素人寫作家 大師兄
改變隱性偏見
偏見決定你的眼界,眼界決定你的境界,你願意睜開雙眼,正視世界的「真相」嗎?
在一口氣分享了許多親身體驗過的偏見之後。下一步我不禁思考著,如果那些承受偏見的人無法阻止偏見,誰能做到呢?有什麼辦法可以減少歧視本身嗎?究竟人們為何會產生「偏見」?我們是否有擺脫它的可能?
美國知名記者潔西卡.諾黛兒,經過十餘年的調查,發現偏見的形成,在於大腦的「視覺印象」。我們會將自己看到的事物,與個人成長經歷和社會環境連結,形成「慣性思維」,最終不斷深化形成偏見。但根據統計,成見並非牢不可破,90%的人都可以透過訓練,扭轉偏見。
《隱性偏見》是一本關於「偏見」的深入研究以及思辨之作。本書榮獲了世界經濟論壇年度最佳書籍的殊榮,為這些問題提出了許多清晰的建議與解答。
想要扭轉腦中的刻板印象,我們必須從自己的「思維」著手,透過自覺、釐清動機,聚焦在人們之間的共同點,而非刺眼的相異點,並為我們腦海中下意識出現的每個「認定」提出「替代解釋」。當我們擺脫成見的框架,讓理性驅動思考,就能突破認知藩籬,縱觀全局,成就不設限的聰明人生吧!